3月底,一条“女子乳房反复现湿疹症状却是乳腺癌”的热搜占据微博榜单,话题阅读量4.5亿,讨论量达1.4万。
情况是这样的,西安一名38岁女子,一年前她左侧乳头反复出现发炎、潮红等问题,去当地医院按照乳房湿疹给予外用药物,持续一年始终不见效。直到最近该女子乳头流出红色血性液,去了西安市人民医院。最终,被确诊为乳腺湿疹样癌,也称为乳腺Paget病,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。
目前,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“全球第一癌”。许多知名女性都是死于乳腺癌,包括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、歌手姚贝娜、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的妻子,以及漫画《樱桃小丸子》的作者樱桃子等。
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,治疗效果有着天壤之别。因此,广大女性积极学习乳腺癌相关知识,积极筛查乳腺癌非常重要,可以让乳腺癌在早期被发现,从而提高治愈的希望。
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。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,比如雌激素、孕激素及泌乳素等,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。20岁前该病少见,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,45-50岁较高,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,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提高相关。
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,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-3倍。
若有近亲家属患乳腺癌,可到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或肿瘤医院做个相关基因检测,以及定期乳腺筛查。
除此之外,月经初潮年龄早、绝经年龄晚、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与乳腺癌发病均有关。
年龄的增加、遗传基因、生活形态等方面的不同,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一般女性更高。
①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、有乳癌家族史(第一代亲属(母亲、姐妹等)中,如果有乳腺癌发病,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。)
②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、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
③初经在12岁以前、停经过晚(如:55岁以后才停经者)
④过于肥胖
⑤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、爱吃熟牛肉
⑥曾在乳部和盆腔做过手术
⑦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(例如:经常施行X光透视或放射线治疗)
⑧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(例如:患子宫内膜腺癌者)
⑨有慢性精神压迫
⑩不常运动
女性应该更多关注乳房健康,对一些可疑症状要保持警惕,有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的症状。像热搜里的女子湿疹治疗一直不见好,甚至出现红色血性液。
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,但常有局部不适感,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,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,或一侧肩背部发沉、酸胀不适,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。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,少数患者以疼痛就诊,疼痛多为阵发性刺痛、隐痛,这种疼痛无规律性,不随月经周期变化。
肿块增大可使乳房变形,使乳头回缩,内陷,变形或斜向一边。
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,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,甚至水肿、变色、湿疹样改变等。乳腺湿疹样癌的症状是乳头结痂、脱屑、糜烂、反复不愈合。
多为血性或浆血性,溢液的同时伴有乳房肿块、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查见癌细胞或异型细胞。
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,其特点是无痛性肿块,常在无意中发现,渐进性增大。临床检查肿块坚硬或中等硬度,边界不清楚,活动度小。
淋巴结可能集成团或呈哑铃状,压之有轻度疼痛。
乳腺癌发现越早,治疗效果越好是公认的事实。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、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,我国妇女早期乳腺癌中I期诊断率远低于发达国家。
肿瘤早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症状,单纯靠自检难以及时察觉,要想做到早期发现,定期的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。
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普通女性,可以35岁后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筛查,每2年做1次乳腺X线筛查;对于40岁以上、具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、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,建议每年做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,必要时可以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。
如果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,就一定要加强自检,一旦发现乳腺肿块、乳头溢液、乳房皮肤改变、出现“酒窝”状凹陷特征以及其他乳腺异常的情况,就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专业检查。
乳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、放射治疗、化疗、激素治疗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。治疗乳癌或许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,治疗的方法视个别病情而定,因人而异,并受其它因素影响,包括患者是否绝经、健康状况、肿瘤的种类、大小、显微镜下的形态及其是否扩散到乳房以外等。
免疫细胞治疗通过体外培养、增殖、激活,回输体内即可诱导自体抗病毒免疫应答,人体抗病毒免疫一旦被激活,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抗病毒的物质杀灭病毒,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的效果。
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建川教授团队在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表明,通过免疫细胞治疗辅助放化疗,可以很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,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