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,18岁及以上人群Ⅱ型糖尿病(T2DM)患病率为10.4%。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。
传统内科治疗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,为了克服这一现状,科学家们正逐步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。
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,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修复胰岛病理状态的重要细胞来源。
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间充质干细胞(MSCs)类型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移植治疗糖尿病,并且治疗安全有效;而胎盘来源MSCs治疗存在不良反应。
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2DM的机制
MSCs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
截至2020年4月,全球范围内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共计211项,其中关于T1DM共62项,T2DM共74项,糖尿病并发症85项。
在中国范围内开展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临床试验共计39项,其中,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进行治疗研究的共9项,3项为UC-MSCs治疗T2DM的研究。
先后已有中国、美国、印度等国家报道了MSCs治疗T2DM的临床研究结果(表1)。
MSCs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
截至2020年4月,全球范围内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共计211项,其中关于T1DM共62项,T2DM共74项,糖尿病并发症85项。
在中国范围内开展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临床试验共计39项,其中,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进行治疗研究的共9项,3项为UC-MSCs治疗T2DM的研究。
先后已有中国、美国、印度等国家报道了MSCs治疗T2DM的临床研究结果(表1)。
干细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案例
案例一 胎盘来源MSCs治疗存在不良反应
2008年,Jiang等对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进行了探索。研究人员以静脉注射方式将1.35×106kg MSCs分3次注入10例患者体内,每次输注间隔时间为1个月。
10例患者于移植后6个月出现胰岛素需求量显著减少,减量幅度为(29±5.3)IU,4例患者胰岛素减量超过50%。平均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由移植前9.8%降至移植后6.7%,C肽和胰岛素水平均改善显著,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、寒战、肝损伤、免疫排斥等反应。
案例二 脐带来源MSCs治疗安全有效
2010年5月,Liu等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治疗22例T2DM患者,开展了1项为期12个月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。
HbA1c的下降程度在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减缓,由移植前(8.20±1.69)%降低至(6.89±0.90)%;空腹血糖在MSCs移植后不同监测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,在6个月时差异最为显著,并在12个月随访期内维持在较低水平。HOMA-2B从移植前的(65.99±23.49)%增加至6个月时的(98.86±43.91)%,在12个月随访期恢复至(86.0±37.1)%。
所有需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注射剂量均较移植前显著减低,并在12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。
29%(5/17)患者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超过50%;
41%(7/17)患者在术后2~6个月停用外源性胰岛素,达到完全缓解状态并平均维持(9.3±3.8) 个月。
展望